贵州省苗学会
 
您当前的位置:网站首页 >> 学术动态>> 正文
宝刀未老
一一读秋阳先生《蚩尤与中国文化》
作者:石朝江 来源:本站原创 日期:2020-11-15 浏览量:1773


由秋阳著的《蚩尤与中国文化》一书,2015年9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,先生签名赠送我一册,它成了我研究九黎苗族文化的工具书,在我的著述中曾多处引用秋阳老先生的研究成果。



秋阳系笔名,真名徐平,苗族,贵州凯里人,他是我很尊重的文化老人,今年95岁了,先后著有《苗疆风云录》《李端棻传》《谢六一评传》《山居鸟语》《闻鸟斋集》等书,晚年致力于蚩尤历史文化的研究。

《蚩尤与中国文化》就是老先生晚年研究蚩尤文化的杰作。它由序论、上编、下编共计24篇文章组成。作者在封底这样写道:历史上对蚩尤其人其事,有贬有褒。褒贬双方,各执一词,尖锐对立。为索其究竟,身入虎穴,窥其虎子。并将探索所获,一一梳理辨析,诉诸笔墨,不想竟成系列。

读罢秋阳老先生的《蚩尤与中国文化》,掩卷沉思,我认为这部著作在蚩尤与中国文化研究方面,具有以下亮点和创新。

一、研究论证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多元性

众所周知,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,经历了从一元论到多元论的转变,认为中华文明起源于一时一地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。秋阳先生在《蚩尤与中华文化》的序中直接了当地说:提起中国文化的源头,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“黄河母亲”、“黄帝始祖”。不过那已经是古老的传统观念了,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,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的发祥地,不止是黄河流域,甚至遍及长城内外、大江南北,东起大海之滨,西迄青藏高原,整个中华大地几乎都有中华先民活动的遗迹及其所创造的文化。先生强调说:中华文化并非一“母”所生,而是“海纳百川”,接纳了众多民族的创造,“有容乃大”。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,其原因盖在此。

秋阳先生引用他人的话强调说:中外学者都认为,世界上没有血统很纯的民族,民族既非单元,文化也就不会是单元。反过来,文化越灿烂,民族血统似乎越复杂。广进异种者,其社会将日臻于强盛,而种界因之日泯。横览五洲之民,其气味繁杂者强,英、法、德、美之民,皆杂种也……中华民族是在不断优化组合中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共同体,同时集中了各民族创造之优长形成以汉文化为主流的中国文化。

秋阳老先生还说: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“华夷之别”,这是事实。它反映了众多民族的存在。人类经历了由蒙昧到文明的发展过程,其有光华,也有血污。光华伴随着血污,否则就无所谓文明,中华民族也不例外。我们既要看到光华,以此而自豪,也不必忌讳血污,为此而愧疚,因为那是历史。“一道浊流,固然不如一杯净水的干净而澄明,但蒸馏了浊流的一部分,却有许多杯净水在。”对待历史文化,应当取精用宏,汰其污浊。事实上,历史文化本身也是在优化组合的变革中向前推进的。优化组合的变革形式多种多样,交错杂糅,相印生辉。


从上述精彩的论述中,我们可窥见秋阳老先生渊博的学识修养和宽阔的胸襟。

二、研究论证中华文明的两大源头文化

傅斯年提出“夷夏东西”说,夷东夏西,或夷东南夏西北,这是中华民族可考的两大历史源头。秋阳先生在《蚩尤与中华文化》说:“红山文化”的分布范围广及内蒙古、辽宁、吉林、河北、河南及陕西六省区,占居半个中国。“良渚文化”覆盖面,除了浙江,还有江苏、上海,以及安徽和山东的部分地区,也占居半个中国,与北方的“红山文化”正好形成南北呼应的两大文化体系。近年来,有考察认为,“良渚文化”是蚩尤九黎所创,而黄帝则是“红山文化”的老祖宗。两大文化体系其实就是中华文明的两大源头,值得大书特书。

秋阳先生接着说:传说黄帝与炎帝同属一个族群,居于黄河上游,即今陕西境内的泾水和渭水,后来一分为二。黄帝居无定处。内蒙古地区经过考察发现,红山文化中晚期,因为仰韶文化的进入,使其发生了重大的演变。据《中华文明史》的记载,仰韶文化位于河南,广及陕西关中,以及山西南部和河北北部。关中在历史上系指秦岭以北的长安和咸阳所辖地区,正处在泾、渭流域。这里原来就是炎黄的发祥地。仰韶文化分为三个叠层,上层为商文化,中山为龙山文化,下层文化,当属于炎黄族。

秋阳先生还特别论证良渚文化是蚩尤文化。他说,良渚文化覆盖面,正好与九黎族群活动的地域相吻合。这并非巧合,而是历史的存在。良渚文化博物馆也认同良渚人为九黎族,其在网上发布介绍馆藏的资料中,有一则考证说,在良渚玉器上有一个非常神秘的图案不断地反复出现,这个图案的形象特别像一尊英武的战神,不由得使人们想到英勇好战的蚩尤。考证所说的神秘图案,当指就是“琮王”上的 “神徽”,是良渚人崇拜的神灵偶像,也有学者认为,此“偶像”就是蚩尤。也就是说,良渚人即是九黎族。



秋阳先生还特别考证说,至于苗族银器,与良渚文化的玉器相比较,那就犹如同一母系脱胎出来的异质(材)作品。苗族妇女所戴的银冠,其造型与良渚文化象征权威的琮王神人兽面纹,却有出奇的相似。琮王神人所戴的羽冠,按《古玉之美》描绘称:羽冠由22组作放射状的羽翎组成,而清水江苗族姑娘们戴的银冠,也是羽状放射纹装饰,只是苗族用的是18条银片组成。如此巧合,难道是偶然的么?两者对应,其在艺术上岂不具有异曲同工之妙,只是二者的功能各有不同罢了。良渚文化琮王为其族的礼器,由部落联盟首领拥有,苗族银则为女子们的盛装饰品。而羽翎都是以鸟羽为摹本,始祖蚩尤创立于先,苗族传承其后,说明后裔并未忘记其始祖蚩尤是崇拜鸟的氏族。



秋阳先生接着说:如果可以说银饰是良渚玉的异质作品,那么,服装似乎也有其源头。良渚遗址发现丝织品和麻织品,却不见服装遗物,可能坟墓埋葬的时间久远,已经朽毁无存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蚩尤族人在良渚文化时期,是穿着丝或麻制作的服装的,只是不知其样式罢了。也许在苗族的服装上留下了些许当年蚩尤族穿着的影子,以其微妙而不为人所察见。但从苗族服装所绣的纹饰,可以找到良渚文化玉形相类比的图案。




三、研究论证蚩尤对早期中华文化的卓越贡献
    秋阳老先生“身入虎穴,窥其虎子”。最终得出的结论是:蚩尤在中华民族史上的地位应该受到尊崇,要重塑蚩尤形象,建“三祖堂”是对蚩尤历史地位的认定。

他说:近年来,“我们都是炎黄子孙”这句传统的古老话,一时间变成鲜活的口号,像是一股飓风,在社会飞扬开来,于是修葺黄帝陵,培植炎帝陵,建造炎黄博物馆,尊而崇之,似乎炎黄就是中华民族确定不一的唯一始祖了。这种倾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,不仅非汉民族感到不安,汉族中也有异议,并就此著文评说(如葛剑雄在1989年7月5日《光明日报》发表了《“炎黄子孙”不是中华民族、中国人民的同义词》等)指出作为炎帝子孙,对自己的祖先的尊崇,是应该的,无可厚非。然而,若以炎黄为中华民族的唯一的始祖,却有失偏颇。因为独尊炎黄的族源观念,不符合中华民族构成的历史状况,亦有悖于多民族国家的现实。
    秋阳先生还特别强调说:历史上的蚩尤尽管被打败了,仍不愧是英雄。他善造兵器,作战勇敢,曾经统领大半个中国,号称“九黎之君”的“巨人族”,最先进入中原地区。中原的开发应有蚩尤的功绩。炎帝族是西方的游牧氏族,进入中原地区即被蚩尤驱赶到北方去。黄帝也是西方的游牧氏族,与炎帝战,三战才取胜。后来与炎帝联合攻打蚩尤,九战九不胜,幸得九天玄女赐符,才险胜蚩尤。战地上留下蚩尤旗、蚩尤血、蚩尤冢、蚩尤城。后世尊蚩尤为“战神”以祀之,演“蚩尤戏”以示怀念。刘邦起兵都要“祀黄帝、祭蚩尤。在当地帝王的眼里,黄帝、蚩尤都是圣祖先主,应当受到尊崇。
    秋阳先生还说:要重塑蚩尤像。作为“战神”、“兵主”,蚩尤应当是身材魁伟、体态英姿、英勇顽强,威武不屈的民族英雄。我们多么希望有一部真正的“蚩话神话”巨制出现在当今的神州大地上,以雪洗他长期蒙受的冤屈,还其在历史上的本来面目。

秋阳先生还强调说:汉族奉黄帝为自己的老祖宗,而黄帝就是以战胜蚩尤而有天下的王者,于是就要彪炳于史册。蚩尤既然被打败了,无力再回天,于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。古代的典籍大多是汉人用汉文写成,因而对于黄帝与蚩尤,厚此薄彼、是非莫辨、褒贬偏颇之处,比比皆是,也就不奇怪了。然而,尽管权势者们如何处心积虑,始终抹杀不了蚩尤的功绩,涂改不了蚩尤本来面目。

秋阳先生还欣喜地说:近年来,国人从红山文化、良渚文化的发现,重新审视中华创世史,已有所悟,河北涿鹿“三祖堂”之建,关键在于对蚩尤历史地位的认定。于是传出另种声音,“我们不仅是炎黄子孙,而且也是蚩尤的子孙。”这声音,当是对涿鹿“中华三祖堂”的应和,听起来尤为悦耳而和谐。
    秋阳先生的《蚩尤与中国文化》还有诸多的亮点和创新,比如,论述涿鹿大战是古代夷夏的互补和竞争,探讨东方有沃土 龙凤绣华章,探索谁创方块字 创开文明门,论述苗疆六百年祭,研究外来宗教与苗族文化的磨合等,篇幅所限,不再赘述。感兴趣的同志请读原者。



编辑:网站管理员【关闭窗口】 【返回顶部】 【打印文章】
上一篇:贵州苗医药技术经验交流会暨苗医药高级技艺传承师研修...
下一篇:龙里县苗学会苗语运用培训暨2020年年会顺利召开
版权所有:贵州省苗学会 [www.gzsmxh.cn]
办公地址: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民族大学北校区行政楼11-20室
网站投稿邮箱:gzsmxh1988@163.com
ICP备案号:黔ICP备2022008575号-1
技术支持:贵州狼邦科技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