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共识 共谋发展
——黔东南州苗学会召开学术年会暨乡村振兴专题研讨会
陈红星 龙艳 徐应芳 万文生
4月23日,黔东南州苗学会在凯里开发区“万户寨”召开2023学术年会暨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专题研讨会。来自全州各县苗学会负责人、论文作者、兄弟民族学会代表、州苗学会理事共60余人参加会议。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、省苗学会杨光林老会长在省苗学会领导王小平、龙征礼的陪同下,全程参加会议并给会议作了重要指导。

本次会议共收集论文31篇,并集结成册。涵盖“大地华章”(成效文章)“非遗赋能”“乡风文明”“赓续红色”“文化为魂”“融合发展”“文体铸魂”“文化融合”“吾土吾民”等专题。
此前一天,全体参会人员深入凯里、麻江、雷山等地实地参观了百孚集团在舟南大坝的出口花卉、黄金茶、农业育苗现代化生产基地,麻江蓝梦谷的酸菜生产车间,乌羊麻的高端民宿,雷山县白岩村美丽乡村建设、乌东村“5311”分配方案。
通过实地参观,与会者形成了几点基本共识:1.技术投入,加上现代营销,加上品牌化发展,现代化农业前景广阔;2.打民族牌也是实现产品品牌化的最便捷的路径;3.融合发展是实现1+1>2的有效途径。白岩、乌东的高端民宿,每晚住宿价从500元到800元到1500元,并从3月以来一房难求,现在的订单已排到6月中旬,足以说明:其价值不是单纯的建筑装修,而是优美的自然环境、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、充满乡愁的农耕田园、热情好客的山寨民风,加上创意的融合设计,才可能产生这样的溢价效果。文化赋能、环境赋能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。
研讨会由州苗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寿昌主持。
会上,来自京城、留学归来、深耕黔东南绣织蜡染工艺的王雨楠女士作了精彩专题发言。州苗学会资深专家雷秀武就民族文化的区域性规划策划、利用“榔规”移风易俗提出指导性意见。州苗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寿昌演示了“文旅融合发展浙江十大模式”PPT,并就承接的社科课题下发了指导大纲。
州社科联、州民委领导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,省苗学会老会长杨光林就苗学会的职责要务,高屋建瓴、推心置腹地对与会者谆谆教导。省苗学会现任副会长、书法家王小平为大会献上“锦绣苗疆,醉美苗都”墨宝。
会上,来自从江、榕江、镇远、丹寨、雷山、麻江等苗学会以及州苗学会的专家学者踊跃发言,或交流论文观点,或围绕行业实践谈深切感受提出新思路。
最后,州苗学会会长吴锡锋作主旨发言。他强调,苗学会要自觉树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全力服务服从于乡村振兴战略。集合各会员的力量,献力献策投入到乡村振兴中去。发挥非遗和传统民族工艺的潜在价值,使之成为富民富村的生产力;积极对接新媒体,使地方产品、传统工艺插上新翅膀,走向全国走向世界;积极投入民族文化的规划策划,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上提供高效、接地气的文案,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独有的“苗学会方案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