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选贵州省苗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论文名单
|
序号
|
论文标题
|
论文作者
|
1
|
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——基于贵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践的思考
|
龙德方
|
2
|
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日常生活逻辑:基于一个高原村庄的农耕文化实践
|
李晨雁 杨艳
|
3
|
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困境及路径构建
|
李庆萍
|
4
|
黔东南榕江县计划乡加宜村田野调查纪实
|
周永健
|
5
|
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现代化的特征、优势、挑战与路径——基于贵州黔东南州的考察
|
包龙源 梅军
|
6
|
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江口理念及实践路径
|
周远鹤
|
7
|
盘活利用景区闲置资源资产 助力贵州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——基于朗德苗寨景区的调查研究
|
文新宇
|
8
|
“半边天”文化赋能乡村振兴——以西江千户苗寨妇女为例
|
杨武学
|
9
|
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建设路径研究——以安顺市普定县为例
|
朱婧
|
10
|
激活民族节庆,助力乡村振兴——以雷山县苗族节庆为例
|
余国德
|
11
|
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探析——以百里杜鹃朝门村为例
|
杨国兰
|
12
|
黔东南特色美食牛瘪产业化之思考——以榕江县忠诚镇为例
|
杨昌美
|
13
|
繁荣民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探究——以安顺市为例
|
孙璐 杨志凤
|
14
|
论民族地区乡土文化促进乡村振兴——以贵州省剑河县为例
|
龙燕林
|
15
|
浅议贞丰县苗族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
|
杨楠
|
16
|
民族文化与乡村振兴的融合
|
史东梅
|
17
|
新时代西江千户苗寨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与启示
|
王承荣
|
18
|
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学前教育提质路径研究——以A县农村学前教育为例
|
姬艳
|
19
|
三产融合促振兴的南阳淅川实践
|
杨文硕
|
20
|
瓮安县乡村治理与法治乡村建设的思考
|
任永璇 任仕寅
|
21
|
奋力赶路,贵州加快乡村振兴步伐
|
吴梦玲
|
22
|
贵州“村BA”曝红出圈 助推乡风文明建设——以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为例
|
龙征礼
|
23
|
贵州“村BA”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的重要意义
|
潘明荣
|
24
|
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——以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为例
|
陈定模
|
25
|
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进展
|
瞿秋美
|
26
|
苗族地区研究现状、热点主题及未来展望—— 基于CNKI文献定量分析
|
丁应高
|
27
|
民族音乐助力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——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
|
吕佳音
|
28
|
乡村振兴战略下贵州农旅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探析——基于黔南H村的个案
|
申雯清
|
29
|
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省民族特色村寨文旅融合发展实践探索
|
梁广
|
30
|
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旅融合发展浅析——以曲靖市茨营镇为例
|
胡学会
|
31
|
旅游介入下西江苗寨生计转型调查
|
罗双琴
|
32
|
以苗族文化展示为抓手 扎实推进苗乡旅游事业高量发展——以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推动苗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为例
|
欧阳恩涛
|
33
|
乡村振兴背景下摆若苗寨茶旅融合发展研究
|
王光智
|
34
|
论城步乡村原生态旅游发展的前景与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
|
萧大元 杨德红
|
35
|
乡村振兴背景下苗族地区汉语词汇教学问题的研究——以反预期标记词“不过、然而”为例
|
杨恩
|
36
|
旅拍文化赋能乡村振兴——基于西江苗寨的旅拍实践探析
|
杨美英
|
37
|
苗族古经辞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文化见证
|
吴正彪
|
38
|
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贵州各民族的历史贡献
|
吴正彪 李婷
|
39
|
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各民族语言文化的交融互嵌
|
张成
|
40
|
存在与时间:文化新现象促进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——兼论贵州“村BA”“村超”文化存在与演绎
|
柏友恒
|
41
|
各民族喜闻乐见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——基于贵州“村BA”的实践分析
|
吴传艳
|
42
|
民族地区中学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探索——以黔东南剑河民族中学为个案
|
范端江
|
43
|
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视域下苗族跺月亮芦笙文化进校园的实践路径与思考
|
杨再清
|
44
|
多民族互嵌式搬迁安置区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—基于贵州六盘水市海坪街道的调查研究
|
刘阳
|
45
|
大理州大波那村优秀家风建设增强中华文化认同路径研究
|
张婷
|
46
|
民俗仪式表演中传统民居的空间结构与文化象征——以武陵山区苗族为例
|
龙胜阳
|
47
|
论苗族的“无字族谱”、文化内涵及重要意义
|
周兴茂
|
48
|
黔东南苗族地区寨老“裁判”的方法与逻辑
|
范玮
|
49
|
苗族“刻道”文化传承的现状探讨——基于施秉县屯上村的田野调查
|
骆科俊
|
50
|
社区“文化存在”的价值——以苗族、彝族等共居的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为例
|
王炳忠
|
51
|
浅谈苗族习惯法对苗族地区社会治安治理的作用
|
杨德
|
52
|
利用苗族传统文化,促进乡风文明建设——以月亮山苗族贾理文明调处纠纷为例
|
范锡彪
|
53
|
移风易俗在关岭苗族地区的实践与探索
|
冯信源
|
54
|
乡村振兴视野下安顺苗族蜡染文化的传承作用
|
王旭霞
|
55
|
倡导移风易俗 弘扬文明新风——对安顺部分苗族地区婚丧嫁娶情况的调研报告
|
杨志凤 熊开祥
|
56
|
苗族医药文化助力乡村振兴
|
杨世梅
|
57
|
传统民族文化的价值与科学传承保护研究——以黄平县苗族民间故事为例
|
潘定荣
|
58
|
民族学视域下的荔波县大土村苗族婚俗文化变迁
|
李婷 骆科俊
|
59
|
控拜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传承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
|
蔡威
|
60
|
雷山苗族“鼓藏节”与乡村振兴融合研究
|
王唯唯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