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州省苗学会
 
您当前的位置:网站首页 >> 宣传推介>> 正文
苗族五次迁徙波
《话说三苗》十八
作者:石朝江 编辑:李韵冰 来源:本站原创 日期:2021-04-09 浏览量:2559


 

苗族有着悠久而悲壮的历史,有着厚重而繁富的文化。澳大利亚民族学家格迪斯通过在中国和东南亚诸国的实地调查,撰写了《山地移民》一书,面对世界上近2000个民族的兴衰与消亡,而把中国的苗族列在第一位。他说:“世界上有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,他们是中国的苗族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族。”

5000多年来,苗族在中国从华东到中原、从中原到中南、从中南到西南,辗转迁徙,其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,进而又漫入东南亚半岛。直到20世纪下半叶,于明清时期从中国迁徙至东南亚半岛的苗族,他们因为战祸被迫迁往陌生的西方。苗族由中国的一个民族演变成世界性民族。苗族其长时期、远距离的大迁徙,这在世界近2000多个民族中极为罕见。

大量的史籍资料记载和考古发现,苗族的祖源故土就在中国,是中国最古老的土著居民。苗族发祥于我国三江流域(黄河、长江和淮河)的入海处,即东海、黄海、渤海湾岸边的山东、上海、江苏和浙江的沿海一带。后来又扩展到安徽、江西、湖北和河南。大约在6000多年前左右,他们挺进中原,其势力扩展到河北、山西及山东全境,并形成了名日“九黎”的部落大联盟,蚩尤为其大酋长。与此同时,发祥于西北方向陕西渭水流域的炎、黄部落集团,先后向东发展而进人中原地带。先是蚩尤夺取炎帝九隅,后炎、黄两部落联合起来对抗蚩尤部族。鏖战中原、逐鹿大战,最终“九黎”部族惨败,其首领蚩尤被杀,“九黎”余部向南方撤退。苗族先民自此开始了历史性的南迁。    

“九黎”余部撤退至长江流域,经过几百年的发展,“九黎”后又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一个新的部落联盟,即“三苗”或“三苗国”。“三苗九黎,一族两名”。尧、舜、禹三代不断征伐“三苗”,经历了尧“窜三苗于三危”,“放罐兜于崇山”;“舜征有苗”,“分北三苗”;最后大禹彻底打败“三苗”。

禹伐“三苗”的胜利,只标志着三苗国的灭亡和三苗集团的土崩瓦解,而许多氏族部落却隐居下来。经过夏代400-500年的发展,至商、周之际,三苗后裔又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庞大的部落联盟,这就是史籍记载的“荆蛮”、“蛮荆”、“荆楚”。商、周两代不断征伐“荆蛮”。但“荆蛮”不但没有被消灭,反而在周末时又强盛起来。春秋战国时,发展成为“五霸七雄”的楚国的主体居民。

秦国灭掉楚国后,逼使“荆蛮”后裔又流向武陵、五溪地区;逼使南海苗族溯江西迁,而不断地进入贵州、四川和云南。自唐宋后,苗族大部分已在我国西南地区定居,“以黔湘滇最多”。除一部分聚居外,大部分与其他民族交错杂居。明清时期,中央王朝对苗族有“生苗”、“熟苗”之分,朝廷在南方地区强力推行“改土归流”,从而激起南方各民族的反抗。清朝中、下叶发生的三次苗民大起义,都是发生在雷公山“生苗”区和腊尔山“生苗”区。苗族最终形成以贵州为中心,散居在我国南方9个省、市、自区,而以贵州为“大本营”。

而早在明清时期,苗族迁徙走得最快最远的一部分,已经跨出国界,迁入东南亚半岛。20世纪60-70年代,美国发动侵略越南战争。战争结束后,东南亚局势发生变化,10余万苗族远迁美洲、欧洲、大洋洲。苗族从东半球迁徙到了西半球。苗族长时期、远距离的长途大迁徙与大流离,创下了世界民族史上少有的奇迹。

 

从华东到中原

 

苗族历史上的第一次迁徙波,是从华东到中原,这是一次扩张性的迁徙,即为蚩尤率领东蒙之一部(风夷),率先进入中原地带,形成“九黎”部落集团,与炎黄逐鹿中原。

苗族发祥于我国三江流域的入海处,即东海、黄海、渤海湾岸边的山东、上海、江苏和浙江的沿海一带。后来又扩展到安徽、江西、湖北和河南。大约在5000多年前,他们挺进中原,其势力扩展到河北、山西及山东全境,并形成了名日“九黎”的部落大联盟,蚩尤为其大酋长。与此同时,发祥于西北方向陕西渭水流域的炎、黄部落集团,先后向东发展而进人中原地带。先是蚩尤夺取炎帝九隅,后炎、黄两部落联合起来对抗蚩尤部族。鏖战中原、逐鹿大战,“九黎”部族惨败,其首领蚩尤被杀,“九黎”余部向南方撤退。苗族自此开始了历史性的南迁。这不仅有文献史料记载,而且还得到了考古学资料的印证。李学勤主编的《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的形成研究》说:“大汶口文化——典型龙山文化是东夷(东蒙)集团先民的遗存,这个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孕育了一个相当稳定的生气勃勃的史前人群,距今6000年前获得了迅速发展。距今5000年前后,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,原居于海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先民部分西向发展进入豫东,影响所及直达豫西、陕南、苏南。”

 

从中原到中南

 

苗族历史上的第二次迁徙波,是从中原到中南,即逐鹿中原失败后,苗族开始了历史性的南迁。苗族在中南地域生活的时间较长,经历了三苗、荆蛮,乃至武陵五溪蛮的前期阶段。直到现当代,还有大量苗族生活在武陵五溪地区。苗族从中原到中南,这也有大量的文献资料记载,也得到了考古学的实物印证。一般认为,屈家岭文化即三苗文化,其分布范围主要在湖北省,向北抵河南省的西南部浙川,南界到湖南洞庭湖地区,西至四川巫山,东达江西修水一带。这基本上就是三苗活动的地域。屈家岭文化就是三苗文化的见证。

 

从中南到西南

 

从中南到西南是苗族的第三次迁徙波,这经历的时间较长,而且是由三大路线迁入大西南的。第一条路线:是三苗时期“窜三苗于三危”, 尧舜打败三苗,将俘虏的一部分三苗人群流放至西域,即甘肃省敦煌一带。这一部分三苗人群在西域生活的时间并不长,然后穿越青藏高原南下达四川,后又辗转贵州、云南和广西。据考证,川滇黔方言(西部方言) 苗族,就是“古三苗”中被尧“迁于三危”的那一支的后裔。

第二条路线:是三苗时期“有苗之民叛入南海”的那一支苗民,在秦始皇灭掉楚国后,从长江下游的浙江、江苏以及江西鄱阳湖一带向西逃亡,溯河而上,通过都柳江而进入黔东南。据考证,黔东南方言(中部方言) 苗族,即是三苗时期被“叛入南海”的那一支的后裔。

第三条路线:是尧舜“放罐头于崇山”的那一支苗民,在秦国灭掉楚国后,向武陵五溪深处逃亡,即武陵蛮五溪蛮溯江而上,进入黔东北的松桃、铜仁、印江、思南、江口等,进入现在渝东的彭水、酉阳、秀山等。据考证,湘西方言(东部方言) 苗族,即是“放罐头于崇山”的那一支的后裔。

 

从中国到东南亚

 

从中国到东南亚是苗族第四次迁徙波。大量的资料记载和研究表明,今天分布在东南亚半岛各国的苗族,是明末至清朝时期从中国迁徙出去的。他们的根在中国。

明、清时期,朝庭把苗族分为“生苗”和“熟苗”。朝庭对南方少数民族推行“改土归流”,实行流官统治和屯兵镇压,引起包括苗族在内的各族人民的强烈不满。早在明末清初时贵州苗族因反对“改土归流”失败,就有80户苗民迁徙到了越南的同文县。特别是清朝中下叶时期,朝庭认为“苗患盛于土司”,强行推行“改土归流”,在苗族聚居的贵州、湖南先后暴发了三次苗族大起义。朝庭对三次苗民大起义进行了血腥镇压。于是,苗族大批逃离贵州和湘西,往西进入云南、四川,往南进入广西,往北进入湖北等地。而进入云南、广西的苗族,一部分则跨越国界,漫入了东南亚半岛。

苗族迁入东南亚诸国,最先进入的国家是越南,然后是老挝、缅甸和泰国,柬埔寨的苗族是20世纪70年美国侵略越南战争期间逃亡过去的。苗族迁徙至东南亚诸国后,为所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。尤其是在越南和老挝,苗族为反对法国的殖民统治,抵抗日本的占领和捍卫国家领土完整进行了长期的斗争;越南苗族参与了长达10年的抗美救国战争;老挝苗族被迫卷入10年“秘密战争”,战争结束后,老挝苗族10余万人被迫逃往泰国,后在国际社会帮助下,他们又迁徙至西方国家。

 

从东半球到西半球

 

从东半球到西半球是苗族第五次迁徙波。20世纪60-70年代,美国发动侵略越南战争期间,策动了老挝10年“秘密战争”,支持老挝王室以王宝(苗族)为司令的“特种部队”遏制老挝爱国战线的发展。1975年,越南抗美侵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。美国在从越南撤军的同时停止了对老挝王室政府的支持。老挝爱国战线在越南和柬埔寨红色高棉的支持下,一举夺取了老挝政权。因为惧怕报复,王宝率领他的部队及家属和一部分苗族(约10余万人)先后逃离老挝,拥人泰国。泰国不堪移民的重负,要求联合国协调解决,后在联合国及国际社会的帮助下,老挝苗族难民漂洋过海,远迁美洲、欧洲、大洋洲。美国、法国、圭亚那(法属)、德国、阿根廷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等国家接纳了他们。苗族从东半球迁徙到了西半球。

现世界有苗族人口1200多万人,中国有9426007人(2010年人口普查数),越南约有107万,老挝约有40万,泰国约有20万,缅甸约有7万,柬埔寨约有1万,美国约有36万,法国约有1.5万,德国约有0.03万,圭亚那约有0.9万,加拿大约有0.3万,阿根廷约有0.02万,澳大利亚约有0.5万,新西兰约有0.05万。苗族由中国的一个民族演变为世界性的民族。

 

 


编辑:网站管理员【关闭窗口】 【返回顶部】 【打印文章】
上一篇:苗学先驱(三)
下一篇:苗族分布四大洲
版权所有:贵州省苗学会 [www.gzsmxh.cn]
办公地址: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民族大学北校区行政楼11-20室
网站投稿邮箱:gzsmxh1988@163.com
ICP备案号:黔ICP备2022008575号-1
技术支持:贵州狼邦科技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