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州省苗学会
 
您当前的位置:网站首页 >> 宣传推介>> 正文
民族与国家
《探考伏羲》二十五
作者:石朝江 来源:本站原创 日期:2021-02-02 浏览量:1184


在此,我们还想讨论一下,到底是先有民族或是先有国家?有人认为,先有国家后有民族,民族是国家机器虚构出来。对此,笔者不敢苟同。

国家和民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。一般来说,民族是语言文化、生活方式、人种相同的人们的共同体,并区别于其他人,有一定排他性。而国家是阶级不可调和的产物。人类生活的规律,必定是先有民族后有国家。民族是自然形成的,国家是人为形成的。我们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,不是看统治者是哪一个民族的人,而是看国家的人民组成。

马克思、恩格斯就认为民族早于阶级和国家的形成。恩格斯在《自然辩证法》中说:“从部落发展成了民族和国家。”他还在《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》一书的附录按语中,使用了“原始民族”的概念。马克思、恩格斯又在其它一些著作中多次使用了“野蛮民族”、“蒙昧民族”、“游牧民族”、“资本主义民族”等概念。

恩格斯在《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》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了国家的起源问题。他说:“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;国家是承认: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,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。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,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,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,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,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,把冲突保持在‘秩序’的范围内;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异化的力量,就是国家。”恩格斯还特别强调指出:“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。曾经有过不需要国家,而且根本不知道国家和国家权利为何物的社会。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必须使社会分裂为积极时,国家就由于这种分裂而成必要了。”[1]

从马恩经典作家的论述中,我们可以看到,人类社会是先有民族,后有国家。考察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,也证明了民族(或原始民族)产生在前,国家产生在后,国家是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。

在上古“东蒙”人、“西羌”人时期,最初的原始民族就已经产生了,那时候的人们都不知道国家为何物?5000年前,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,“西羌”人的黄炎部族打败了“东蒙”人的蚩尤九黎部族,黄帝统一中原后建立了最初的国家雏形,苏秉琦教授说的5000年的古国,指的就是黄帝建立的国家雏形。

综观中国历史文献记载和学人研究考证,中国可考的7000年前的“东蒙”人即伏羲太昊部族和6000年前的“西羌”人部族,是见诸于文字记载最早的两大原始部落或原始部族。至5000年前的炎黄、蚩尤时期,已经由原始部落发展到“原始民族”了。

以黄帝为首领的是源于“西羌”人的黄炎部族,以蚩尤为首领的是源于“东蒙”人的九黎部族,前者至汉代取名为汉族,后者一直沿用“东蒙”人自称的“蒙”(他称为苗族)。纯粹的汉族是由氐羌“原始部族”“原始民族”发展而来,纯粹的苗族是由东蒙“原始部族”“原始民族”发展而来。我国一批主流大学者都持这一观点。

王桐龄、蒙文通、林惠祥、范文澜、鲁迅等大师在自己的著作或文章中,不仅将“西羌”人的黄炎部族称为汉族,而且还将“东蒙”人的九黎部族称为苗族。

王桐龄在《中国民族史》中说:“汉族胚胎时代,汉族苗族之接触,汉族内部之融合。“[2]王桐龄认为汉族处于胚胎时期接触的是古老的苗族。他还说:“现在中国动言五族平等,所谓五族,即汉满蒙回藏族。臂如一家人,汉族是长兄,满蒙回藏族便是幼弟,是为现在人的观察。若照历史上观察,中国之民族,除了汉满蒙回藏以外,还有一位长兄,即是苗族……就移入中国内地之先后次序言之,必竟系苗族先入中国……此族之国名为九黎,君主名蚩尤。”[3]


蒙文通在《古地甄微》中说:“因疑苗族为中国文化之创始者……于是我东方璀璨之文化,滋与于斯,而展于三河。正所谓因天时地利,而文化之兴,固自非偶然之故也。”[4]他还说:“古之建帝都、封大国,皆自东而渐西,即汉族以外之民族。”[5]蒙文通说的“汉族以外之民族”,即苗族。

林惠祥在《中国民族史》中说:“中国史上所记载汉族与异族第一次之战争即黄帝与蚩尤之战。黄帝为汉族之领袖,蚩尤为九黎即苗族之酋长。以后历朝皆常与苗族争战。”[6]对胜者称“领袖”,败者称“酋长”,虽然带有褒胜贬败之意,但还是充分肯定了涿鹿之战是汉族与苗族的战争。

范文澜在《中国通史简编》中说:“黄炎两族开始联合和融合,共同对抗强大的苗族”。[7]

鲁迅在《准风月谈·踢》中说:“苗族大败以后,都往山里跑,这是我们的先帝轩辕氏赶他们的。”

大师们直接将上古时期的黄炎族称为汉族,将蚩尤九黎族称为苗族,是自有其道理的。如果没有立得住脚的依据,他们是不可能这样说的。

一部中国史,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,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、发展、巩固统一伟大祖国的历史。



[1] 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》第4卷,人民出版社,1995

[2] 王桐龄:《中国民族史》序论第3页,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,2010年版。

[3] 王桐龄:《中国民族史》第13页,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,2010年版。

[4] 蒙文通:《古地甄微》第13页,巴蜀书社,1998年版。

[5] 蒙文通:《古地甄微》第7页,巴蜀书社,1998年版。

[6] 林惠祥:《中国民族史》第68页,上海书店出版社1912年版。

[7] 范文澜:《中国通史简编》第99页,人民出版社,1965年版。



编辑:网站管理员【关闭窗口】 【返回顶部】 【打印文章】
上一篇:文明启步
下一篇:学术瓶颈
版权所有:贵州省苗学会 [www.gzsmxh.cn]
办公地址: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民族大学北校区行政楼11-20室
网站投稿邮箱:gzsmxh1988@163.com
ICP备案号:黔ICP备2022008575号-1
技术支持:贵州狼邦科技有限公司